原文出處:http://www.a103s.com/notice/140-caro.html
“小米的成功,離不開創始人雷軍敏銳的市場嗅覺和創新思路,離不開好的商業模式和企業管理。回顧小米短暫而輝煌的歷程,雷軍喜歡分享的不是成功的喜悅,而是切身感受的經驗與教訓。以下是雷軍對他自己常說的十句話的深度解析,這十句既是雷軍實戰的提煉,也是小米的成功之道,可謂字字珠磯,在此與大家學習分享”
團隊第一,產品第二
創業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?最重要的是團隊,其次才是產品,有好的團隊才有可能做出好產品。幾年前,面對我們這家剛起步的創業公司,很多人才加盟我們都會猶豫,這個時候我們是怎麼集聚人氣的呢?主要是靠我們的創始人團隊,輪番上陣和應聘者面談,有時一聊就近10小時。中途憋不住會上個洗手間,但回來後繼續聊;午餐時定套餐,邊吃邊聊,後來聊到晚上11點多,直到我們認為的優秀人員答應加盟小米為止。
找人是創始人最重要的工作
在小米成立第一年,我們花費絕大多數時間做的事情就是找人!其中搭建硬件團隊花費時間最多。我們幾個創始人都來自互聯網行業,不懂硬件也沒有硬件方面足夠的人脈。在第一次見到現在負責硬件的聯合創始人周光平博士之前,我們已經和幾個候選人談了兩個多月,進展很慢,有的人還找了“經紀人”來和我們談條件,不僅要高期權而且還要比現在的大公司還好的福利待遇,有次談至凌晨,我和林斌(聯合創始人、總裁)都覺得快崩潰了。
創業其實是個高危選擇,大家看到成功的創業公司背後都倒了一大片。不少今天很成功的企業,當初都經過九死一生。比如說阿里巴巴,馬雲在數次失敗之後才成就了阿里巴巴今天的商業帝國,大家看到淘寶、支付寶和天貓等明星產品,其實最有價值的是背後的團隊,尤其是馬雲和他的18個聯合創始人。
做老闆的要負責把整個班子團隊搭好,小米今天的合夥人班子在今天是各管一塊,如果沒有什麼事情的話,基本上都不知道彼此在幹嗎,也不會管彼此。大家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說了算,這樣保證整個決策非常非常快。
用最好、最合適的人
員工招聘上,我們的做法是,要用最好、最合適的人。我一直都認為研發本身是很有創造性的,如果人不放鬆,或不夠聰明,都很難做得好。你要找到最好的人,一個好的工程師不是頂10個,而是頂100個。所以,在核心工程師上面,大家一定要不惜血本去找,千萬不要想偷懶只用培養大學生的方法去做。最好的人本身有很強的驅動力,你只要把他放到他喜歡的事情上,讓他自己有玩的心態,他才能真正做出一些事情,打動他自己,才能打動別人。所以你今天看到我們很多的工程師,他自己在邊玩邊創新。
儘管現在業界把我們看作創業的明星公司,但在這種前提下,我們找人依然花費巨大的精力。主要因為我們想找的人才要最專業,也要最合適。最合適,指的是要有創業心態,對所做的事情極度喜歡。
持續創業心態激發團隊
員工有創業心態就會自我燃燒,就會更具主動性,這樣就不需要設定一堆的管理制度或KPI考核什麼的。創業心態有時更通俗地說就是熱愛,如何持續激發團隊的熱愛?首先,讓員工成為粉絲。其次“去KPI化”。小米內部確實是沒有KPI的,但是沒有KPI,不意味著我們公司沒有目標。小米對於這個目標怎麼分解呢?我們是不把KPI壓給員工,我們是合夥人在負責KPI的。但我們定KPI來講,都是定一個數量級,比如說今年要賣4000萬台,不會去約定如果你完成A檔、B檔、C檔,我就給你一個什麼樣的獎勵。
我們銷售團隊今年定了4000萬,突然間幹到了5000萬,然後立刻拿出一筆錢給大家發了去馬爾代夫度假?我們不會幹這樣的事情。在定KPI的時候,其實更多是來判斷一個公司增長規模的階梯,我到底到了哪個階梯上,因為我們把這個信息測算清楚以後,要分配調度資源。相比結果,小米更關注過程。員工只要把過程做好,結果是自然的。
東森天美仕深度研究
找Caro 微信:we365chat Line : carochen7